找到相关内容3459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菩提心影:杂俎篇(一)

    ,求之不得,七情六欲,勾心斗角,财色名位,水火刀兵,这许多才是真正的苦恼,尤其是贪瞋痴爱不得解脱。如果能够研究真理,得大智慧,得大觉悟,烦恼,得大自在,成佛作祖,超越常人,那才算是真正的快乐。所以...方面来:  (1)讨便宜。这种人他以为如果处处都讲老实话、老实事来做事为人,是不通的,不如偷巧一点,方便一点,倒是讨便宜。谁知这一个讨便宜偷巧的心如果不,包管你一生此路不通。试想想,你也想讨便宜,他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5670424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杂俎篇(二)

    波罗蜜也有三种:①披甲精进,此如敌国相战,挂铠出门,则毫无畏惧;②摄善精进,上面是努力恶,这是努力为善;③利乐精进,这是一方面努力自已的烦恼,以成自利,一方面又勤学佛法成熟有情,此名利他。静虑波罗蜜...菩提心影:杂俎篇(二)  作者:慈航法师  六一、一个任劳任怨的模范师  大迦叶在禅定中用天眼来观察,现今这个大众里面,那一个的烦恼还没有灭尽应当叫他出去。唯有阿难一个人的烦恼没有完全尽,其余的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5770425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法教篇(三)

    业,即能永离人生苦恼。当知佛果得大涅槃,圣者寂静无为,他们所具福智,皆由修道而成,由斯乃修三十七道品为基,进而发菩提心,利益有情。于三十七道品中,于未生恶令不生,已生恶令,未生善令生,已生善令增长...五乘共法”、“三乘共法”、“大乘不共法”,分别说明如下:  (1)五乘共法——人乘、天乘、声闻乘、辟支佛乘、菩萨乘。  (2)三乘共法——人乘、天乘外,其余三乘都是出世的,是出世的三乘共法。  (3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970437.html
  • 释敬定:佛教的传播与民族性

    生”为“老死”之缘,“此有故彼有,此起故彼起”,以明示生死相续之理,同时亦由“此无则彼无,此灭则彼灭”之理,无明,以证涅槃。此缘起之理乃佛陀成道之证悟,为佛教之基本原理。盖佛陀对印度诸外道所主张“...、宽容、慈悲的内容,而也因此,各民族文化才得以保留。所以说:传播佛法应以佛法世界性的文化内涵为立基点,从发扬佛法中,化实体的世界观,销融自我中心的人生观;阐扬世界性原理,培养人类世界性的新意识;从...

    释敬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3470572.html
  • 华严宗体用论及其对理学体用论的开启作用

    三个阶段,而与禅宗的直指人心颇为相近。宗密言:“一乘显性教者说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……须行依佛行,心契佛心,返本还源,凡习,损以至无为,自然应用恒沙,名之曰佛” (6),又云:“此三但是一道竖穷,...外别有无明为不善体者,有多种过;且以二义显之:一者同于外道执冥性常,以其自有,不从因生故;二者众生毕竟无有得解脱义,以有自体不可故。”(4)   为解决这个问题,法藏发展了“一心开二门”的思想,阐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43070622.html
  • 莲修必读(1)

    水。一饮胸中??消。从此烦恼。法门无量。一一研究精奥。将苦海众生度却。成就菩提道。  十二时颂 皇甫士坊  平旦寅。常...圣许追陪。  念佛功深罪自。身归极乐国中居。业林草木璚瑶接。大地山河锦绣舒。香界来从移步后。宝莲结自放花初。玉毫炳焕黄金而。天上人间縂不如。  天人莫不登神通。一一黄金色相同。散众妙花为佛事。盡尘沙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4070735.html
  • 佛禅“法”“悟”于诗论的影响

    有渐悟、  顿悟之不同;悟入的方法不同,则有解知其理的理悟,修行  而体会的证悟;悟的结果,是证得真理,烦恼,具无量  妙德,得自在妙用。禅宗更认为,迷则系凡夫,悟则成圣者  ,迷悟之间,有此...… (而庵诗话 )   29页  所谓“只识得一法字”,“离他不得”,实视诗法为全面的  ,最高而超越的存在,他又云:  五言与七言不同, 律与绝句不同,字有字法,句有句法  。 不知连,则不成句法...

    杜松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0970800.html
  • 佛教慈善事业的一个范例

    过程中,也早就还清了他所「预支」自他人布施的恩惠,甚至更加增多了他的福报,而为自己的长远未来铺设了良性的因果循环。更且如此积极地克己行善(戒学),并配合着止观(定学与慧学)的修持力,来减低甚至烦恼的...造成良性循环,而加以逐步改善,共创出更为理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,从而减少共业所带来的灾劫。(释昭慧,2003,页70)  就自己而言,尽可能地恶修善,以强大善业的「现缘」来抵消宿业的影响力;就他人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1170803.html
  • 林清玄学佛散文的教主形象

    理解林清玄的「教主」形象,还是要从林清玄对神圣体验的个人领悟处入手,他采用了佛教丰富终极体验的神圣境界,以其清明正觉的智慧,来帮助个人烦恼、恐怖与颠倒梦想,获得身心终极的安顿[注51]。林清玄以...

    郑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1070842.html
  • 罗锦堂:佛典中的“观”与“念”(1)

    ),译为入流  ,以根不入尘而入于圣人之流。第二是斯陀含果(二果罗汉)  ,译为一往来,谓在尘世的九品思惑中,已尽六品,尚有三  品残惑未尽,还须一次往生天上,一次来生人间,始能,  故称一往来...  才算是进入详细微妙的境界,因此特别叮咛阿难及韦提希王后,要他  们仔细听,听了后,仍要不的思它、念它,不可忘却。因此佛陀就  说,我现在要把灭人间苦恼的法门,分别解说,你们一定要牢记在  心,...

    罗锦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870855.html